基層文藝創作掀起紅色浪潮 第九屆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黨史題材豐富
來賓市武宣縣文化館表演團隊演出的舞蹈《紅石花開》。 (本報記者 蔣金泰 攝)
連日來,“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第九屆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的精彩演出,給市民群眾提供了一場場精彩的視覺盛宴、文化大餐。這場會演掀起一股基層文藝創作的紅色浪潮,一批優秀的舞蹈作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充分展現革命先輩保家衛國、不懼生死的悲壯、勇敢,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在每個觀眾心里烙下了紅色的印記。
紅色舞蹈 催人奮進
成功的紅色題材舞蹈作品,讓當年的革命故事與觀眾共情共振。其中,《紅石花開》《湘江紅》《血橋·渡湘江》等作品,再現戰士與敵人浴血奮戰的場面,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激起觀眾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認同感?吹骄侍,現場觀眾紛紛鼓掌,表達內心的熱血情感。
來賓市武宣縣文化館表演的《紅石花開》,取自當地的紅石灘狙擊戰事例。據節目編導李海燕介紹,節目把紅石擬人化,壯族兒女如同紅石般堅固頑強,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不懼犧牲,英勇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以少勝多,擊敗敵軍。音樂鏗鏹頓挫、蕩氣回腸,故事起承轉合,讓觀眾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紅色故事中,情緒隨舞蹈故事而變化,感受著彼時的紅色情懷。
來自桂林隊伍的節目《湘江紅》《血橋·渡湘江》,以湘江戰役為背景,對當時渡江的慘烈場面進行了演繹!断娼t》里打到最后只剩一名戰士,也義無反顧往前沖,《血橋·渡湘江》的道具紅綢布既是橋,是湘江水,也是戰士的鮮血,演員生動演繹了架橋、渡橋、炸橋的戰斗過程,讓大家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該節目的編導表示,創作前已帶領演員重走湘江戰役路線,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讓大家實地接受黨史教育,并通過舞蹈給大家上了一次情景黨課,重溫紅色記憶,厚植愛國情懷。
除了演繹慘烈的戰爭場面,紅色題材舞蹈演繹的內容也相當豐富,如玉州區第五實驗小學演繹的《心燈》,講述人民群眾與敵人斗智斗勇機智保護電臺的故事;賀州隊伍表演的《伏生》,講述的是革命先輩在戰火中冒著槍林彈雨,舍命轉移珍貴書籍到安全地方的故事;崇左隊伍舞蹈《阿媽的天琴》,表現壯族阿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縱有萬般不舍,也毅然將唯一的兒子送上龍州起義的戰場,舍小家為大家的故事;《阿罷鞋》則表現一位瑤山阿媽用珍貴的粗布做出一雙布鞋,送給雙腳滿是鮮血的紅軍戰士的感人故事……一個個紅色題材舞蹈,將八桂兒女英勇戰斗、大義凜然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講好紅色故事 作品更有價值
紅色題材舞蹈在舞臺上的精彩呈現,讓觀眾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也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看到了很多紅色題材的舞蹈,這是對先烈的致敬和緬懷!睆V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教授、國家一級編導韋娜說,不少紅色題材舞蹈的作品呈現,讓人驚艷,如《紅石花開》,不僅僅呈現激烈的戰爭場面,創作手段更是加入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故事的走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舞蹈最后出現的花,隱喻性很強,讓故事寓意深刻,讓作品思想升華;,既是對先烈的緬懷,也是一種吶喊和呼吁,表達了對和平和美好的渴望。
《湘江紅》《紅石花開》《阿罷鞋》《黎明盛開的潔霜》《紅船之火》《莫文驊1927》《紅軍,你曾來過》……“這些作品立意新穎,吻合‘永遠跟黨走’的主題,編導作為人民的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挖掘作品立意為己任,通過作品來讓民族精神代代傳,富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令人敬佩!睆V西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副教授農春雀評價,除了作品本身具有較大的觀賞價值外,還體現了時代特征,凝聚著時代精神。
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教授、國家一級演員張琛琛對紅色題材舞蹈也極為認同!霸谶@個舞臺上,我們不僅看到了槍林彈雨,也看到了戰爭時期的各類英雄人物,無論是年長的演員,還是年輕的演員,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地將紅色精神傳承不息的生命力呈現在舞臺上,我非常感動!睆堣¤≌f。
原標題:基層文藝創作掀起紅色浪潮 第九屆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黨史題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