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成色足 行穩致遠再出發——玉州區脫貧攻堅工作回顧
黃澄澄的谷穗漫過千溝萬壑,移民新村中,整齊劃一的新房,寬闊的健身廣場上歡聲笑語;一條條嶄新的公路蜿蜒在綠水青山間,為鄉村中的百姓打開了“綠色通道”,讓綠水青山逐漸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嶄新的教室里,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是那么悅耳……這一幅幅畫面,匯成決勝全面小康的“玉州答卷”。
五年來,玉州區上下眾志成城,砥礪奮進,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士氣,攻堅拔寨,向貧困發起總攻,啃下了一個又一個難啃的“硬骨頭”,攻下了一個個難攻的“貧困堡壘”,曬出了一份份成績單。
“十三五”期間,玉州區13個貧困村全部摘帽,4249戶1696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指標全部達標實現脫貧,義務教育全保障,基本醫療全到位,住房條件全改善,廣大貧困群眾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改變,日子過得更有甜頭、更有奔頭。
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面對脫貧摘帽大考,玉州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突出位置,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向貧困宣戰。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玉州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逐級簽訂責任書,成立了由區四家班子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長,分管扶貧工作的區委副書記和副區長擔任常務副總指揮長的“四大戰役”總指揮部,構建了三級聯動同抓扶貧責任體系,落實區、鎮(街道)、村(社區)領導三級責任,明確工作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同時將幫扶單位的各種資源、各種力量向脫貧攻堅聚焦聚合,形成了各盡其職、合力攻堅的良好格局。
追星趕月,不分白天黑夜,磨破腳皮,跋山涉水,入村入戶,結對幫扶……“原來是嘴上說一說,會上講一講,調研看一看,現在數字準了,基礎清了,路數對了,知道咋干了!鳖I導苦抓、部門苦幫、干部苦干,玉州區廣大干部職工深入一線真情幫扶;廣大群眾不等靠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廣大致富帶頭人發揮自身優勢,帶領鄉親們在廣闊的鄉村舞臺上,一起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扶貧脫貧碩果累累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如何找準找對“窮根”?怎么精準識貧?又怎么讓貧困戶們真正地脫貧致富?五年來,玉州區堅決貫徹中央、自治區和玉林市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四大戰役”,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政策,注重產業發展,全力保障民生,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在玉州區南江街道廣恩村的清姐服裝加工廠扶貧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縫紉機前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扶貧車間一派繁忙。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每月工資有2000元左右,還能照顧到家庭!痹诜鲐氒囬g里忙碌工作的脫貧戶陳群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目前,廣恩村的企業發展至300多家,其中有200多家成衣服裝企業,帶動了本村貧困戶就業80多人。2021年,廣恩村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像這樣的扶貧車間,玉州區已累計認定有20個,覆蓋仁東鎮、仁厚鎮、南江街道、城北街道、名山街道、城西街道等6個鎮(街)10多個村,涉及制衣、電子、種植、家具制作等行業。
山上有產業,家門口有工廠,群眾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正是玉州區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
不斷提升脫貧成色底色
五年來,一項項新舉措、新機制的探索實踐,不僅豐富和拓展了玉州區脫貧攻堅的“玉州經驗”,更為攻堅拔寨提供了不竭動力。
玉州區聚焦產業就業,持續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做強做優優勢農業產業,充分發揮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產業項目帶貧減貧作用,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產業基礎;幫助返鄉回流人員再就業,千方百計穩崗拓崗,規范和用好公益崗位;開展多種多樣消費扶貧行動,精心組織各村名特優食品展銷會,千方百計拓寬扶貧產品銷路;堅持風險防控與“應貸盡貸”并重原則,確保小額信貸“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全面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確保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應有的補助。
聚焦成色底色,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項目、資金、力量總體穩定,統籌做好機構隊伍銜接,推動工作順利過渡。加強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動態監測和幫扶,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健全完善駐村幫扶、社會力量幫扶機制,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體系順利轉向鄉村振興。
原標題:全面小康成色足 行穩致遠再出發——玉州區脫貧攻堅工作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