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為民之心,多為民辦實事”——記自治區勞動模范周琮栩
周琮栩進組入戶了解群眾急難愁盼事。
自2014年8月當選容縣十里鎮大坡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周琮栩擔當作為,開拓創新,帶領村“兩委”干部與群眾一起探索發展的新路子,改環境、抓建設、調產業,為大坡村逐步打造出“傳承文明、桂風壯韻、生態宜居、和諧美麗”的鄉村新風貌。周琮栩用行動踐行了黨員的初心,體現了黨員的使命和擔當。
夯實陣地建設,凝聚隊伍向心力
“大坡村要發展,建設一支執行力強、團結和諧的村‘兩委’班子隊伍是關鍵!敝茜蛏钪h組織建設的重要性,為此,他把“凝心聚力”放在工作首位,一邊抓脫貧攻堅一邊抓干部隊伍建設,組成了“敢作為、有威信”的干事創業領導班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周琮栩從建機制立規矩入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行“每周一學”制度,每周一舉行村“兩委”干部學習會,重點學習黨關于農村的政策文件、廉潔自律規定以及農村實用技術;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規范民主管理,加大村務、黨務公開,帶領支部黨員和村里的群眾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要常懷為民之心,常恤群眾之苦,多為民辦實事!敝茜蛘f。為此,周琮栩時常帶領村“兩委”干部進組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堅持走田間訪農戶,處處為群眾著想。通過抓班子、帶隊伍,不斷凝聚隊伍的向心力,全村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得到了統一,工作水平、辦事效率明顯提高,形成了干部做給黨員看、黨員帶著群眾干的良好風氣。
籌資金配設施,改善鄉村風貌
時下的十里鎮大坡村,村落房屋、商鋪整齊有序,一派繁華興旺的景象。據村民回憶,以前的大坡村交通閉塞、村容村貌非常落后。周琮栩回村工作后,與村“兩委”干部一道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他們爭取到了150萬元項目資金,對大坡村道路進行了硬化、美化、綠化,安裝了100盞太陽能路燈、硬化道路1.5公里,種植綠樹5000多棵,圩市面貌明顯改善。
同時,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將大坡村納入全縣重點打造黨建示范點,累計投入130多萬元,建設了文化公園,配備了黨建宣傳長廊和齊全的休閑運動設施,改善了群眾文化生活。周琮栩還不厭其煩帶領村“兩委”干部到縣掛鉤部門跑資金、要項目,爭取配套資金350多萬元,硬化村屯道路10多公里,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題。
盤活資源,打好產業增收“組合拳”
“只有發展才有出路!”周琮栩堅信這一點。為此,他和村“兩委”班子將目光聚焦到產業發展上,圍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打出一整套產業脫貧“組合拳”,組織全村圍繞木材、玉桂、八角、松脂、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建基地、興產業、促發展。
目前,全村種植百香果1000多畝、香蕉500多畝、玉桂3000多畝;利用閑置草地發展肉牛飼養業,全村已飼養肉牛230多頭,產值達300多萬元。村內還先后辦起了膠合板廠、衣架廠、家具廠、皮具廠、八角深加工廠等企業20多家,100多貧困人口通過進廠務工或發展農產品種植,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以“僑”為托,帶動鄉村旅游邁上新臺階
走進大坡村,一眼看到的是巍然聳立的僑村牌坊,民房前搭起了竹架子,工人們正在竹架上粉刷墻面、裝飾羅馬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民族風情。這是周琮栩牽頭引進的東南亞旅游風情園項目,總投資達5000萬元,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0萬元。
在鎮黨委、政府及僑務部門的幫助下,該村成立了廣西第一個村級僑聯組織,設立專職辦公室和僑務受理窗口,為加強僑胞僑眷聯絡聯誼搭建了平臺。周琮栩作為鎮、村兩級僑聯主席,根據村內歸僑、僑眷多的特點,引導本地籍海外知名僑領、僑商積極參與到“千人扶千戶”扶貧活動中,同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僑牌”,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現代農業為平臺發展鄉村旅游,把美麗鄉村的建設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
原標題:“常懷為民之心,多為民辦實事” ——記自治區勞動模范周琮栩